《年轮》版权纷争:一场撕裂音乐圈体面的风暴

发布于:2025-07-26 阅读:1
近日,网红旺仔小乔表态让《年轮》原唱之争爆发。汪苏泷收回商业演唱授权,张碧晨坚称唯一原唱。音乐平台操作激化矛盾,这场纷争暴露音乐行业版权规则漏洞,让汪苏泷、张碧晨和听众陷入三输局面,也给行业敲响警钟。

近日,歌曲《年轮》的原唱与版权之争,将音乐圈搅得沸沸扬扬。7月25日凌晨,一场版权大战拉开帷幕。0点刚过5分钟,汪苏泷工作室宣布收回《年轮》所有商业演唱授权。15分钟后,张碧晨工作室坚称张碧晨是“无可争议的唯一原唱”。曾经携手演绎《年轮》的两位歌手,一夜之间成为版权战场上的对手。

年轮

这场纷争的导火索,是网红“旺仔小乔”。7月22日,她在直播间斩钉截铁宣称“《年轮》原唱只有张碧晨”。这句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随后,QQ音乐在7月23日移除了张碧晨版《年轮》的“原唱”标识,仅标注为“演唱者”,而汪苏泷版本仍保留“原唱”标签。这一操作瞬间点燃舆论风暴。尽管平台在数小时后恢复标识,但裂痕已然产生。

《年轮》版权之争,深植于2015年《花千骨》OST发行时的“双黄蛋”策略。张碧晨女声版于6月15日上线,汪苏泷男声版于6月30日推出。这本是行业心照不宣的“并行宇宙”,如同《知否知否》的胡夏与郁可唯版本。但音乐平台的混乱标注,成了“反向赛博功德”。网易云音乐勤恳标注“双原唱”,QQ音乐标签随心而动,此次更是上演了单方面“摘牌”的迷惑行为。

版权纷争

法律定义的空白则让争议陷入死局。《著作权法》未对“原唱”作出明确定义,音著协人士坦言:“若合同未明确约定,创作人与首唱者均可能被认定为原唱”。2015年那份尘封的合同细节,成了悬在空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汪苏泷方的终极态度在7月25日凌晨到来。收回《年轮》所有商业演唱授权,同时确认《梦幻诛仙》为双原唱模式。这一合法但凌厉的版权杀招,直接将张碧晨推入尴尬境地。她的录音版本仍可传播,但未来商演若唱《年轮》,将面临侵权风险。张碧晨工作室则以国家级版权登记和十年前的首发记录为凭,强调其“无可争议的唯一原唱”地位。

这场纷争不仅让两位歌手陷入尴尬,也暴露了OST产业的困局。2015年,张碧晨版《年轮》依托《花千骨》破圈,其传播逻辑本质是“剧带歌”。音乐作为剧集附属品,在国内制作预算常常不足总投资的1%,词曲作者与演唱者也大多是收取一次性劳务费,鲜少参与后续分成。

音乐圈

目前来看,“年轮大战”是“三输”的局面。汪苏泷背负“断人财路”的指摘。张碧晨痛失以代表作进行商业演唱的自由。而那些曾在旋律中寄存青春记忆的听众,则被迫见证了喜欢的歌曲沦为规则漏洞与利益博弈的祭品。

7月25日晚,汪苏泷“十万伏特2.0巡回演唱会”在深圳站开唱。他以一段耐人寻味的话语回应争议:“北京有烤鸭,兰州有牛肉面,那深圳有什么呢?我觉得深圳有影子,因为俗话说得好身正(深圳)不怕影子斜。”随即,他演唱了处于风暴中心的《年轮》,引发全场沸腾。而张碧晨方最终宣布“与《年轮》告别”,暗示不再参与这场争议。

《年轮》版权之争,给音乐行业敲响了警钟。完善版权规则、加强行业规范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类似的纷争再次发生,让音乐回归纯粹,让创作者、演唱者和听众都能在一个公平、有序的环境中享受音乐的魅力。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年轮 版权纷争 汪苏泷 张碧晨 音乐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