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高考:名校医学类专业爆冷遇冷背后

发布于:2025-07-22 阅读:2
2025 年浙江高考普通类一段平行志愿投档,名校医学类专业爆冷。如浙大医学院各专业分数线和位次号下滑,临床医学(5+3 一体化)降 9 分、369 名位次号。不仅浙江,多地医学类专业都降温。这因医学生求职难、学医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等,让其性价比变低。

2025 年 7 月 21 日,浙江省 2025 年高考普通类一段平行志愿正式投档,往年报考大热门的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今年却“爆冷”遇冷。以浙江大学医学院在浙江的投档线为例,招生计划基本稳定,但所有专业分数线和位次号明显下滑。

医学类专业遇冷

最为热门的临床医学(5+3 一体化)专业,今年比去年降了 9 分、369 名位次号;降幅最明显的预防医学专业,今年比去年降了 8 分、1472 名位次号。其实,临床医学类遇冷并非浙江独有。

已义务帮考生填报高考志愿近 30 年的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书记、主任叶军表示,这并不意外。从前几年儿科学专业降温,到去年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降温,临床医学专业热度一直在下降,如今名校临床医学类专业也“绷不住”了。

救死扶伤虽是不少学子的理想,但现实因素也很重要。这两年,医学生求职难度上升,再加上学医年数长、工作强度大等原因,临床医学专业在考生和家长心中的性价比变低。据统计,2025 年 128 万医学生中仅 15%能穿上白大褂,三甲医院麻醉科、影像科等热门岗位要求博士学历已成常态。

医学生就业压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历史悠久,成立于 1912 年,现设有 11 个院系,拥有 8 家直属附属医院等。学院实力雄厚,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 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8 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等。然而,即便如此,也未能阻挡医学类专业遇冷的趋势。

除了浙大,其他名校的医学类专业也受到影响。清华临床医学类位次号从 59 名跌至 256 名。而且,这种现象在其他省份也存在,如广东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广东录取位次跌了 500 多,山东考生考首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的人也少了近 900 名位次。

与此同时,一些“短平快”高回报专业受到考生追捧。以人工智能专业为例,浙大该专业 689 分远超医学试验班。预防医学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守门人”,本应在疫情后迎来发展机遇,却因就业面窄、薪资中等陷入困境。该专业对口的疾控中心近年招聘人数锐减,某直辖市疾控中心 2025 年仅招 10 人且全部要求博士学历。

专业选择变化

从薪资对比来看,预防医学本科起薪 6000 - 8000 元,硕士 8000 - 12000 元,而人工智能、计算机等专业应届生起薪普遍超 1.5 万元。并且预防医学薪资增长缓慢,3 - 5 年经验者在疾控系统年薪约 15 万,而药企高级医学顾问可达 25 - 40 万,但这类岗位对复合型技能要求极高,普通毕业生难以企及。

在编制内卷与职业瓶颈方面,“宇宙的尽头是考编”在预防医学领域尤为明显。2025 年天津医疗编制考试中,预防医学岗位竞争比达 40:1,且 52 个本科岗仅占总招聘量的 25%。即便成功上岸,基层疾控中心工作内容多为流行病学调查、健康宣教等“幕后工作”,职业成就感低,晋升空间有限。

虽然公共卫生投入增加,但政策落地存在滞后性。2025 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提高至 99 元,重点加强慢性病管理和老年健康服务。某直辖市三甲医院预防保健科科研经费暴涨 300%,却因复合型人才短缺导致项目推进困难。此外,疾控体系改革后,岗位需求更多向“智能疾控”“大数据建模”等新兴领域倾斜,传统预防医学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公众对预防医学的认知也存在偏差。调查显示,仅 32%的考生了解预防医学的实际工作内容,超 60%误认该专业可从事临床诊疗。这种认知偏差,使得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将预防医学作为“保底选项”,最终导致录取后大量学生选择转专业。

对于医学类专业遇冷这一现象,网友观点两极分化。悲观派认为“预防医学就是社区发传单的,不如复读一年考计算机”;乐观派则觉得“公共卫生是未来趋势,现在是抄底机会。政策支持 + 老龄化加剧,慢性病管理、健康大数据等领域潜力巨大”;理性派建议“辅修统计或计算机,掌握 Python + SPSS 技能,提升竞争力”。

医学类专业遇冷,本质是社会价值取向与经济规律的碰撞。这既给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敲响了警钟,也为行业改革提供了契机。学校需要想办法调整课程,加强临床与科技结合,但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医生加班太多、收入不够等问题,才能让医学类专业重新获得考生和家长的青睐。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高考 医学类专业 遇冷 就业压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