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杜宾犬未拴绳冲突追踪:处理结果与文明养犬思考

发布于:2025-07-23 阅读:1
近日,江苏丹阳一小区杜宾犬未拴绳引发冲突。路人不满,狗主反呛。事后狗主登门道歉,但该事件暴露养犬问题。杜宾多属禁养犬,多地规定遛狗牵绳,此事提醒需平衡人与狗、个人权利与公共安全的关系,强化养犬管理。

近日,江苏丹阳某小区内一起因杜宾犬未拴绳引发的冲突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红星新闻等媒体报道,7月21日,该小区两名养狗人带着未拴牵引绳的杜宾犬,与路过的他人发生了争执。

杜宾犬

在网传视频中,路人因感到危险声称要“打死狗”,养狗人则反呛“咬你了吗”。这一冲突场景,将人与狗之间的矛盾赤裸裸地展现出来。人与狗,尤其是像杜宾这样的大型烈性犬共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内,产生紧张、害怕等情绪并不难理解。何况当时还有一位女士怀抱幼童,这种恐惧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上的伤害。

从法律层面来看,国内多地都列出了禁养烈性犬名单,杜宾犬多在禁养之列,镇江也不例外。同时,多地的养犬管理要求中都明确提到,携带犬只外出时应牵绳。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将遛狗不拴绳导致动物伤害他人的行为纳入治安处罚,动物防疫法也规定携带犬只出户应按规定佩戴犬牌并系犬绳,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可见,养狗人的行为存在明显失当之处。

未拴绳冲突

幸运的是,此次事件没有产生实质性伤害。7月22日,记者从涉事辖区物业公司负责人处获悉,警方已找到养狗当事人,事情协商处理完毕,养狗人还买了礼物登门道歉。小区也将张贴警示语,提醒业主文明养狗、遛狗拴绳。然而,“妥善处理、登门道歉”并非解决类似纠纷的根本办法。

长远来看,需要从源头协调平衡好人与狗、个人权利与公共安全的关系。一方面,针对饲养禁养犬的行为,应明确处理办法和执行罚则;另一方面,社会管理应更加精细化,跟上养宠潮流。比如,多地通过立法要求饲养宠物登记办证、植入芯片,实现全流程管理。

文明养犬

如今,中国有超过约1亿只宠物狗,城市里养宠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大狗没拴绳、小狗乱排便等问题,一次次提醒我们,养宠不再是个人私事,而是需要社会治理体系解决的公共问题。不能总靠视频曝光推动问题解决,也不能总指望“养狗人觉悟高”。

社区、物业等应在日常管理中发挥有效作用,而养狗人更应增强“社会共处意识”。爱狗是自由,但不养禁养犬、出门牵绳、尊重他人,是最基本的“人和狗的边界感”。文明养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公共安全的维护。只有每个人都树立起规则意识,才能真正实现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杜宾犬 未拴绳冲突 文明养犬 公共安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