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基孔肯雅热:症状、传播与预防全解析

发布于:2025-07-25 阅读:1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就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病毒传播。我国广东佛山等地出现确诊病例。本文解析基孔肯雅热症状、传播途径,介绍预防方法,让大家有效应对这一蚊媒传染病。

近期,一则健康警报拉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针对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提醒,呼吁各国积极准备,防止疫情大规模暴发。据了解,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基孔肯雅病毒传播情况,约550万人面临感染风险。

基孔肯雅热

在我国,广东省佛山市自7月8日监测到首例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后,截至7月22日,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3000例。北京市疾控中心也表示,虽目前偶有境外输入病例,但随着国际交流频繁,病例输入风险持续存在。

那么,基孔肯雅热究竟是什么?它会人传人吗?症状严重程度如何?又该如何预防呢?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指出,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目前没有人传人迹象。在广东,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早在2010年,广东就首次报告了由输入性病例引发的本地蚊媒传播病例,此后部分地区也有类似情况,但传播规模较小。

从全球范围来看,今年法属留尼汪岛约三分之一人口感染该病毒,印度、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出现了病毒传播和本土病例。

伊蚊传播

关于症状,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院长陈锦泳介绍,基孔肯雅热病例通常有发热症状,体温以中低热为主,少部分为高热,一般2到3天退烧;皮疹多在起病第1天到3天出现,分布于躯干、四肢、面部、手掌等,多为斑丘疹,病情好转会消退;关节疼痛多数发生在手指、手腕、脚踝关节,以肿痛为主,较为剧烈但缓解快。部分患者有头痛、乏力现象,极少数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情况。多数患者5天到7天可痊愈,均为轻症病例。不过,新生儿、老年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感染后风险更高,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预防基孔肯雅热,关键在于灭成蚊、清积水和防叮咬。在家可使用电蚊香、灭蚊片或灭蚊喷雾罐等灭蚊;伊蚊繁殖依赖积水,要及时翻盆倒罐,清除各类积水,像家庭中的水生植物栽培容器、花盆底部托盘、屋顶积水容器,户外的有积水容器等。同时,家庭住宅可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

症状预防

此外,中医也提供了一些预防方法。比如悬挂艾草、香囊,用金银花、藿香、紫苏自制中药喷剂,室内摆放薄荷、驱蚊草等绿植防蚊虫;还可通过食用苦瓜绿豆瘦肉汤、荷叶茯苓粥等药膳强体质。若不慎感染,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煎服退热,桑枝、秦艽泡浴缓解关节痛等。

总之,面对基孔肯雅热,我们要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基孔肯雅热 伊蚊传播 症状预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