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热点辟谣、科普与金融风险提示

发布于:2025-07-23 阅读:2
2025年7月22日热点信息汇总。一则昆明警情通报系谣言,真实是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故。今日大暑科普“热中风”,症状勿误判。同时,金融监管总局提示远离“职业背债”陷阱,介绍其套路及应对方法。

2025年7月22日,有多条重要信息值得关注,包括谣言澄清、健康科普以及金融风险提示。

警情通报辟谣

首先是谣言澄清。近日,一则内容为“昆明市金马坊路段发生一起犯罪嫌疑人驾车冲撞行人的重大恶性案件,致13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337人受伤,其中41人重伤”的“警情通报”在网上流传,引发社会关注。经核实,该“警情通报”系谣言。真实情况是:7月20日13时16分,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金碧路发生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李某某(男,49岁,昆明市西山区人)驾驶一辆蓝色小型越野车行驶至金碧路时,撞上正常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及行人,随后驾车逃逸途中又与其他车辆及行人发生碰撞。事故共造成2人死亡,4人轻伤,5人轻微伤,受伤人员已送医院救治,无生命危险。目前,公安机关已将李某某抓获,已排除酒驾、毒驾嫌疑,初步查明属交通肇事逃逸,事故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热中风科普

接着是健康科普。今日大暑,要警惕“热中风”。“中风”是卒中的俗称,“热中风”是指在高温天气(气温超过32℃)下出现的卒中事件。其发生机制包括血液浓缩、血管失控及血压波动等。发生“热中风”时,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和中暑有相似之处。区分“热中风”和“中暑”,关键在于观察患者是否有局部神经功能受损的表现(如偏瘫),以及体温是否异常升高。在高温天气下,一旦出现头晕、偏侧肢体无力等症状,切勿自行诊断为普通中暑,这可能会延误治疗时机。

职业背债陷阱

最后是金融风险提示。近期,社会上出现以“快速致富”“无需偿还债务”为诱饵的“职业背债”骗局,部分消费者因轻信此类虚假宣传陷入困境。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风险提示,请广大消费者提高警惕,远离“职业背债”陷阱。“职业背债”陷阱有三重套路:一是虚假宣传引诱,以“无需还款即可获得高额回报”“只需贡献自己征信”“短时间轻松获得高额酬劳”“不用本人偿还债务”等话术为诱饵,吸引目标人群;二是伪造材料骗贷,制作虚假职业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等资料,将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人包装成“优质客户”,骗取银行贷款;三是抽取高额分成,获取银行贷款后,不法分子抽取高额分成,将相关债务和风险全部转嫁给背债人承担。

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要提高风险意识,切记任何承诺以个人名义贷款却声称“不用你还”的话术本质都是骗局;要珍惜个人信用,合理规划收支,按时偿还各类债务,不随意为他人担保,不参与任何形式的骗贷或信用卡套现,发现信用记录异常及时联系金融机构核实处理;要审慎对待“代办”业务,面临资金需求时,警惕非法中介虚假宣传,务必选择正规、可靠的渠道办理业务,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不轻易将个人证件原件交由他人“代办”业务,在任何合同上签字前,务必仔细阅读条款,明确自身权利义务;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求助举报,目前,公安部和金融监管总局正在联合开展金融领域“黑灰产”违法犯罪集群打击工作,如公众发现有人兜售“背债赚钱”门路,或身边有类似伪造材料、骗取贷款行为的,一定要坚决拒绝,并及时向金融监管等有关部门举报或向公安机关报案,一旦不慎卷入骗局,要第一时间收集证据,寻求法律帮助,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警情通报辟谣 热中风科普 职业背债陷阱 金融风险提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