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环卫4小时翻8吨垃圾找手表事件引热议

发布于:2025-07-15 阅读:2
近日,山西大同两名环卫工人4小时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行为必要性和人力成本,当地回应称求助者是普通游客,将对环卫工奖励,还会设‘助人为乐’基金常态化奖励。

近日,“山西大同市两名环卫工人4小时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一事成为网络热点,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讨论。

环卫工人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7月1日下午,来自广东深圳的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从太原抵达大同。在列车上,孩子将儿童手表装入干净的纸质垃圾袋中玩耍,下车时不慎遗忘在列车上。出站后,卢女士立即向大同南站派出所求助。由于儿童手表具备定位功能,经查询发现,手表定位仍显示在大同南站,卢女士由此判断手表已被当作垃圾处理。

次日上午,卢女士拨打了12345热线向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求助。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与卢女士取得联系,经追踪,确定手表已随垃圾进入中转站挤压箱,但箱内有约8吨垃圾。为尽快找回失物,下午,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将垃圾转运至富乔垃圾焚烧发电场的一个平台寻找,这块平台在室内,类似厂房,有通风设备,不存在室外暴晒情况。

找手表

寻找途中,卢女士有提出,“实在找不到就别找了”。但因为工人已经将垃圾都摊开了,并且手表有定位功能,会发出“滴滴”的声音,所以他们还是决定继续寻找。最终,经过4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丢失的手表终于从堆积如山的垃圾中找到,并于当晚送还至卢女士手中。

此事件经报道后引发舆论关注,不少人称此举有浪费人力成本、“宠客”之嫌。针对网友关心的问题,7月14日下午,人民日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经理王军和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清洁部部长温东。

肖志刚介绍,城市管理局本身是一个服务单位,对12345热线转办的事情接诉即办,没有过多考虑“值不值”的问题,此次救助的卢女士就是一位普通游客,没有其他身份,不管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他们都会提供帮助。肖志刚坦言,此次事件对工作有促进作用,坦诚接受老百姓的批评,下一步会对环卫工人有一定奖励。他还表示,“以后遇到市民求助的事情还是会做,不会因为这次事情影响正常工作”。

具体怎么奖励,王军介绍,环卫公司将拿出一部分经费,成立“助人为乐”基金,目前正在落实资金来源、制定奖励规则,将给予此次事件涉及的两名环卫工人奖励。并且这项工作将会常态化,以后对所有乐于助人的员工都会进行一定奖励。

奖励

温东直接参与了整件事情的处理过程,他介绍,手表找到后,卢女士确实发了一个微信红包,请他转交给两位环卫工,但是温东认为,这是本职工作,不应该收钱,便没有点开红包。因为此前,他们也曾在垃圾中帮市民找过药品、钥匙、手机、人工耳蜗等物品,没有收钱的先例。目前,两位环卫工人在正常工作。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于政府职责边界和资源合理利用的思考。公众质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个体的求助,地方政府是否负有无限责任,可以不计投入、不计成本地去响应和满足;二是因游客诉求而“被逼”加班的两位环卫工人,他们干着最脏最累的活,有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和回馈。

其实,两名环卫工人4小时的工作量仅是可见成本的一部分。环卫公司将8吨垃圾转运到了垃圾焚烧厂的空地,转运的运输费用、后续的处理成本,这些也都是隐形的支出。此外,翻找过程中环卫工人面临健康风险也不得不提:高温环境下徒手接触成分复杂的垃圾可能带来健康隐患,但初期报道未提及额外防护或健康补偿。

不过,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一事件也体现了大同市城市管理部门和环卫工人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担当。他们在接到求助后,迅速行动,尽力帮助游客解决问题,展现了良好的工作态度和精神风貌。同时,设立“助人为乐”基金进行常态化奖励,也有助于激励更多员工乐于助人,传递正能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山西大同 环卫工人 找手表 奖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