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垃圾找手表:环卫工权益与公共服务边界引深思

发布于:2025-07-15 阅读:2
近日,山西大同两环卫工4小时翻8吨垃圾帮游客找回儿童手表,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浪费人力、不体恤工人,也有人关注环卫工报酬与权益。大同市城管局回应及后续处理,凸显公共服务边界与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

近日,山西大同发生了一件引发广泛关注的事情。两名环卫工在38℃的高温下,4小时徒手翻8吨垃圾,帮游客卢女士找回了儿童手表。此事一经报道,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环卫工

事件的起因是,7月1日,深圳游客卢女士一家乘高铁前往大同游玩,列车上孩子将儿童手表塞进纸质垃圾袋玩耍,下车时遗忘。卢女士先求助车站派出所,通过定位发现手表仍在大同南站,推测被当成垃圾运走。第二天,卢女士拨打12345市民热线求助。当地城市管理部门经过联系和调度,最终在大同新城环境公司追踪到手表所在的垃圾挤压箱。公司调派两名环卫工搜寻,当天12点50左右开始,到下午4点50左右,手表终于被找到,并当晚送到卢女士手中。

然而,这原本被当地媒体认为是正能量、暖心的事情,却在评论区遭到了网友们几乎一边倒的指责。大家质疑这是浪费人力、不体恤工人。有网友算了一笔账,按大同环卫工平均时薪18元算,两名工人4小时人力成本144元,加上垃圾转运车调度、焚烧厂场地占用等费用,总支出远超千元,而这块儿童手表全新才卖1200元。而且当天大同实测气温38℃,我国《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37℃以上需缩短露天工作时间,可两名工人不仅无间断作业,连基础防护都只有一副薄手套。

翻垃圾找手表

针对网友关心的问题,7月14日下午,人民日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大同市城管局副局长肖志刚、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经理王军和大同市新城环境公司清洁部部长温东。肖志刚介绍,城市管理局本身是服务单位,对12345热线转办的事情接诉即办,没有过多考虑“值不值”的问题,此次救助的卢女士就是一位普通游客,没有其他身份,不管是本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他们都会提供帮助。他还坦言,此次事件对工作有促进作用,坦诚接受老百姓的批评,下一步会对环卫工人有一定奖励。

这起事件引发了关于公共服务边界和环卫工权益保障的深入思考。从公共服务的角度来看,城管局强调“群众需求无小事”,但公共服务也需要区分“紧急救命”与“普通失物”,应该建立资源分配的分级机制。卢女士疏忽致物品丢失,成本却由公共财政与环卫工承担,这显然不合理。专家呼吁参考“驴友有偿救援”模式,让责任方分担成本,避免公共资源滥用。

公共服务

从环卫工权益保障的角度来看,“暖心叙事”不能掩盖环卫工的苦难。他们的权益应该得到切实保障,比如高温补贴、防护装备、健康保险等。在这起事件中,环卫工婉拒红包后,他们的权益成了谜。他们是否自愿参与翻找,“领导动嘴,工人动手”的指挥链是否合理,都值得我们去反思。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建立失物搜寻评估机制,按物品重要性启动响应;非紧急失物搜寻由失主承担一定成本;为垃圾车加装RFID扫描仪,减少人力消耗;落实环卫工的高温津贴、强制轮岗、防护装备等保障措施。

总之,公共服务不是道德秀场,不能让劳动者的血汗成为城市营销的垫脚石。我们应该建立规则,守护公平,让公共服务既有温度又有理性,真正做到“人民至上”。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环卫工 翻垃圾找手表 公共服务 权益保障

相关文章